磨砻淬砺 研以致远

作者:各数学教研组 来源:无锡市天一第三实验小学 录入者:许洁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日

——记2023年秋学期天一三小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

为深入研究新课标,努力践行新理念,切实使“大任务”成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加速器。本学期,天一三小数学组以“新课标”学习为主线,以“大任务”设计为驱动,进行课例展示、专题讲座、沙龙研讨,深入探索课堂学习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三生”课堂教学样态。

一年级

周莉老师执教一年级《认识加法》,周老师以猎人捕猎故事引入,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进入真实情境,感受“合起来”的含义,认识加号和加法算式,理解加法运算原理;学生在课堂中经历说加法、找加法、画加法、用加法等多种数学实践,促进了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每个学习板块末的自我评价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例展示后:进行《认识加法》课堂观察的三位老师:李晶晶、杨怡琳和柴文婷老师分享观察所见。三位观察老师根据目标指向,结合真实具体的学生表现,认为学生经历了探索和理解加法含义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课堂培养了他们的运算能力、模型意识和数感。

陆佩珺老师的讲座首先从研读学生和对标课标出发,定位教学方向;然后剖析了概念学习的一般过程,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加法的含义;最后介绍如何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陆老师的分享,让大家进一步明晰了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启发大家深度思考如何发挥数学课程独有的育人价值。

二年级

陈飘烨老师执教的是《认识平面图形》,陈老师立足学习目标,以“它们(长方形等平面图形)是怎样的图形,它们和立体图形有什么联系”为驱动性问题,设置了3个学习任务推动课堂,任务一面从体上来:通过找一找、印一印、描一描等活动,经历由体到面,由面到形的过程,感知平平的面;任务二感知特点:通过说一说、围一围,想一想的活动,直观感知和描述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点;任务三体与面的联系。多样的活动设计和丰富的活动体验完善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进行《认识平面图形》课堂观察的三位老师:陆云、高曼倩和吴倩老师分别从任务设计、任务支架、师生课堂表现三个方面叙述了课堂观察与分析。

王静佳老师的讲座重点从两个方面展现出,一是研读中明确素养目标着力点,从课程标准、单元教材、学生学情三点解读与分析。二是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空间观念,王老师对本堂课三个任务板块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分享了低年级如何结合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思考,强调教师站在知识体系中,基于学生认知规律思考课堂的重要性。

三年级

郁萍老师执教《认识几分之一》。郁老师从“秋游”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分物体,激发了学生要创造新的数来表示“半个”的强烈需求,接着学生结合多次的操作活动慢慢建构“几分之一”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组范雯瑜老师围绕《聚焦核心概念,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进行了讲座,范老师详细解读了这一单元在新旧版本的课标中的区别,并交流了三年级数学组对于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些改进和思考。

曹心怡老师和王映涵老师结合《课堂观察量表》,详细阐述了观察到的学生情况,这些实证研究素材都给评课的老师带来更深入的思考,。

四年级

虞珈鋆老师执教《线段、射线和直线》。虞老师把本节课的内容置于大任务中,从沟通点、线、面、体的联系入手,引导学生找到“面”上的线段,让学生经历想象“一端无限延伸后或两端无限延伸,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借助已有几何形体表象产生新的表象射线和直线并感受三线的异同,接着通过绘画、测量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线的性质、关系和应用;最后运用练习检测、自我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整节课渗透空间观念的培养,帮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王艳老师围绕本课开展了《意与形的结合,感与知的碰撞》专题讲座。王老师就凸显本质,把握线的概念;准确阐述,沟通联系;合理定位,构建线的体系具体阐述了她对本课教学的研究与思考。王艳老师提到,基于明年新教材中的启用教材编排可能会进行调整,所以这一课例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调整和取舍,主攻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以及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课的教学重点从准确认识角与认识线转变为准确把握三种线的认识,再次凸显线这一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在评课前先由李欣瑞、朱逸楠老师分享课堂观察情况。李欣瑞老师观察到部分学生对于直线的概念稍有混淆,对射线命名及三线联系方面体会不够深刻。朱逸楠老师观察到有学生在画线段时不够规范,需进行指导,在完成自我评价表后学生在评价理由的阐述上也稍有欠缺。

数学分管教导王映涵老师结合课例进行了分享。王老师指出基于新课标要求,要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进行整合,本节课需要关注以下几点:数学知识的学理依据、新课标概念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以及儿童学习认知规律,注重逻辑起点的科学性等。

最后,袁红霞主任对本节课进行了评价和总结。袁主任认为现在对课例的研究要讲究学理依据,就本节课而言,要加强点、线、面、体的联系。袁主任肯定了用几何语言表达三线的设计,认为教学中需要提供现实原型来帮助学生想象。同时袁主任也提出了建议:需要放慢想象过程,学生展示环节层次要更分明、增加找线段的生活原型的环节。

五年级

韩鑫铭老师执教课例《用字母表示数》。韩老师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任务展开,任务一从身边的粉笔支数、乒乓球个数出发,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任务二通过变化乒乓球的个数以及写出相关的字母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任务三建立相等的关系,求字母以及字母式的结果;任务四体验用字母表示任意数、一类数的作用。课堂研究以任务板块层层推进,最终指向学生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

袁红霞主任针对本节课做了专题讲座,讲座从四个角度分析教学设计的思考和改进:研读教材和课标,整体分析内容,确定核心素养培养点;研究数学史,追本溯源,把握知识发展过程的关键步骤;研究儿童,学情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必要参照;课堂实践,基于概念历史发展相似性的教学逻辑。

万立欣老师和桑老师分别分享了课堂观察量表情况并提出了建议。万老师指出可以在回顾旧知或学习简写方面节约时间,桑老师认为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任务目标和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较高。

六年级

徐芳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整数除以分数》一课,徐老师在开始就把本课的评价要求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走进课堂,课的最后再通过检测让学生自评,凸显了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和对于学业评价的相关要求。整堂课,徐老师通过几个任务让学生在图中分一分得到计算结果,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算法。最后带领学生回顾了整数、小数除法中的运算道理,将之前的经验迁移到分数除法中,通过搭建支架让学生进行推算,从中感受运算的一致性。

《整数除以分数》课堂观察的三位老师:韩鑫铭、虞珈鋆和曹心怡老师分别从任务设计、任务过程、任务成果三个方面叙述了课堂第一视角的所见所闻所思

刘荣慧老师的讲座则从“定位大概念”、“把握大概念”、“教学评一体化”三个角度讲述了大概念视角下的分数除法计算教学。

“研”途一路花开,众行必将致远。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经验的分享,更是老师们互相学习的良好契机。在评课中,天一三小的老师们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实证研究来分析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因素,让课堂研究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突破。在一次次的探讨和研究中,相信老师们定能带着满满的数学思考和育人思考,在数学课堂中继续不断反思优化,赋能高效课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