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蚕桑文化 领略蚕桑之美

作者:周至丹妮 来源:无锡市天一第三实验小学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5日

    “课本上讲的蚕宝宝吐丝是真的吗?”“我们为什么要养殖蚕宝宝呢?”……天一第三实验小学二(3)中队的队员们,向辅导员提问有关蚕宝宝的问题。

       为了满足队员们的好奇心,中队辅导员周至丹妮老师带领二(3)中队的小队员们来到了位于西漳公园内的蚕桑博物馆,开启了“探寻蚕桑文化,领略蚕桑之美”的实践教育活动。

了解三五馆

     苏南最后一座蚕种场“西漳蚕种场”原名“三五馆”蚕种制造场,1926年由陆子容先生创建。作为江苏省内历史最悠久的蚕种场之一,西漳蚕种场见证了江浙一带蚕桑业从传统家庭养蚕、作坊养蚕走上工业化发展的历史。

寻访过程

     活动伊始,队员们来到了蚕桑博物馆。欣赏了蚕桑宝宝成长科普的图片,了解了蚕宝宝的一生。

      蚕桑文化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养蚕的祖先嫘祖开始植桑养蚕到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路参观着蚕桑历史文化墙,孩子们对于蚕桑的理解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的想象当中,而是走出教室,走进自然。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青翠的桑叶园,看到饱满、肥沃的桑叶都欢呼不已。桑叶碧绿,成熟的桑葚颗颗饱满诱人。队员们穿梭在桑林里,共同感受纯真美好的时光。

       欣赏完美丽的桑林,队员们来到了养蚕室进行参观,直观地了解到蚕的一生。一开始是一颗雪白的蚕卵,就像米粒一样小,过了几天变成一只幼蚕,幼蚕躺在绿油油的桑叶上,显得那么可爱,又过了几天幼蚕长大了,长的又白又胖......

周老师告诉队员:“白胖子开始吐丝了,吐出的丝可以制成丝巾、衣服、蚕丝被。蚕宝宝多么伟大啊!我们要感恩蚕宝宝的奉献精神!”

       这次实践体验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小队员们亲身走进蚕桑文化,了解家乡养蚕历史,了解蚕儿光辉灿烂的一生,感受了蚕桑文化的魅力。后期,学校还将组织开展“蚕桑文化”研学活动,不断拓宽地方文化课程,探寻蚕桑文化,弘扬蚕桑精神。

活动心语

刘浩炜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蚕桑”中队参观了西漳蚕种场。听老师说:“这还是民国时期建立的,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多了”。最令人难忘的是博物馆里面的实物,有小蚂蚁似的蚕卵,有小虫似的蚕蛹,有白蝴蝶似的蚕蛾,还有柴笼和蚕茧。

万晨旭 

       我们参观了蚕桑博物馆,知道了家乡养蚕的历史。我们还来到了桑叶园,里面有很多桑叶,五颜六色,形状各不一样,美丽极了。这次参观的蚕桑博物馆让我了解了蚕宝宝的特点和习性。

张凯瑞   

周六下午,我们参观了西漳公园蚕桑博物馆,馆内有详细的史料和样本实物。通过观看我们知道蚕桑博物馆原名叫“三五馆”,创始人是陆子容。还了解了蚕桑业发展的兴盛与没落的历史。我们知道了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这四个阶段。

高诗涵   

       我看到了一张张蚕匾,蚕匾里有好多好多黑黑的小小的蚕宝宝们,他们在吃绿油油的桑叶,慢慢地它们长大了,变得白白的胖胖的,好可爱。蚕宝宝吐出的丝可以为人们制成漂亮的丝巾和轻柔的被子,真是了不起啊!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